在东工路与人民大道交叉口附近有一家红香柳刀削面馆。天寒地冻,这家店却洋溢着暖人的温情。自2016年年底开业以来,这家店始终坚持定下的店规——“7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吃面”“给环卫工人半价优惠”“为农民工免费加面”。5年来,这家店累计免费送出3万多碗面,面馆老板王晓军也用自己的善举温暖着这座城市。
2021年12月21日,记者在红香柳刀削面馆见到了王晓军,他淳朴而精干,眼神中透着军人的果敢与刚毅。面馆虽不大,但干净整洁,墙壁上张贴着孝老敬老的标语和王晓军坚守11年的承诺。
1996年,16岁的王晓军离开家乡内黄,前往青海西宁当兵。他所在的部队驻地湟中县,是偏远的山区高原,不仅属于高寒地带,还是山沟沟,方圆几百里也不见人烟。
“有一次,我和战友骑马外出巡逻不小心把脚扭伤了,眼看着天要黑了,我们却在满山雪地里迷路了。我拖着受伤的脚在雪地里艰难地行走着,不知走了多久,终于看到了一户牧民家中亮着灯,但心里也很忐忑,不知道人家是否愿意收留我们。”王晓军回忆说。他们小心翼翼地叩响了牧民家的门,令他们感动的是,一位70多岁的牧民不仅热情地招待他们吃饭,还用自己配的“土药”为王晓军治疗。善良的牧民不要饭钱、不要药钱,王晓军不知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。从这时起,王晓军便萌生了要尽己所能回报老年人、回馈社会的想法。
2010年9月,王晓军退伍后在西宁市开了一家红香柳刀削面馆。面馆一开业,他就张贴出爱心海报——“70岁以上老人可免费吃面”。面馆的伙计以为他想以此招揽生意,附近的同行觉得他坚持不了一个月,即便是就餐的老年人也都带着质疑的目光。王晓军却坚定自己的想法:“我们都会老,趁我还年轻,多为老人和社会做些事儿,让这个社会更加团结和谐。”
面馆开业一年,王晓军一算账,不仅没有挣到钱,还赔了1万多元。春节回家,他不敢告诉年迈的父母,不敢告诉刚生下女儿的妻子。他瞒着家人向朋友借了钱,回到西宁继续经营着面馆。慢慢地,来面馆吃饭的老年人越来越多,大家都被王晓军的善良和真诚打动。王晓军的善举受到了当地媒体的关注和报道,面馆的生意渐渐有了好转。
2016年年底,王晓军将面馆从西宁开到了安阳,变的是环境,不变的是他那颗孝老敬老的心。为了让老年人吃得安心、吃得放心、吃得舒心,王晓军始终坚持用现杀现卖的牛肉和羊肉,面馆里使用的面粉、食用油等也都由他亲自采购。每当有老年人来用餐,王晓军都会在他们的餐票上写上“老人”二字,并嘱咐后厨的师傅将面削得薄一点、煮得软一些。
80岁的朱有福每个月都会到红香柳刀削面馆吃上一碗面。提起王晓军,朱有福竖起了大拇指:“晓军是好人,对我们老年人的态度特别好。这里不仅环境好,饭菜的味道也好,可我不愿意向身边的老年人宣传这家店,因为多来一个老年人,晓军就得多赔一碗面钱。”站在一旁的王晓军听到这话马上摆摆手说:“只要你们愿意来这吃,在这里能吃好,我随时欢迎。”
如今,王晓军和他的战友已经开了5家分店,但不管是在西宁,还是在安阳,他们都始终坚持开店之初立下的店规。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,我希望能带动更多的人,将这样的爱心善举传递下去。” 王晓军说。
由于这份善意的坚持,王晓军被评为“西宁市城西区诚实守信道德模范”“河南省第八届优秀复转军人年度人物”,荣获青海省“青年五四奖章”、河南省“五一劳动奖章”,并于2017年3月登上“中国好人榜”。
一碗面,一份爱。根据王晓军事迹改编而成的公益电影《红香柳》即将被搬上大荧幕,电影通过一碗面,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敬老美德,向社会传递知恩感恩、回报社会的正能量。王晓军的故事里蕴藏着真善美,汇集成寒冬里能够融化冰雪的力量,温暖着这座城市里的每一个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