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6日,天寒地冻,安阳县(示范区)白璧镇西裴村村民苗金明邀邻村好友老张小酌。推杯换盏之间,老张对一盘生菜频频动筷,口中啧啧称奇:“大冬天的,哪来这么新鲜爽口的生菜?”
“俺村大棚里种的,给我们发了些。剩下的卖了,还会给我们分钱。”苗金明得意地说,“这是村‘两委’想出的高招。”
西裴村是近年兴起的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,全村有160户610口人,耕地56.7公顷。去年以来,该村探索农业增收新路,邀请内黄种植大户、浙江技术方、村集体、村民四方参股合作,建起了10.7公顷的果蔬大棚采摘园,首轮试种了0.8公顷生菜,就净赚5万元。
“肥水不流外人田,村集体咋不自己种?”老张不解地问。
“顾不上。”苗金明摆摆手说,“村务千头万绪,村干部就那么几个人,哪有时间天天守在地头?”
2020年,西裴村流转土地种西瓜。由于管理、技术跟不上,一轮病虫害后,西瓜几乎绝收,结果赔了个底儿掉。
力所不及,就得另请高明。西裴村村“两委”干部几经考察,发现内黄种植大户管理办法老到、销售渠道成熟,便请他们加盟,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。
“既然内黄人来了,还请浙江人干啥?”老张又问。
“浙江人是技术担当。”苗金明脱口而出。
没有金刚钻,别揽瓷器活,果蔬大棚技术含量较高,往往失之毫厘,谬以千里。而浙江的大棚技术相当先进,经验非常丰富,浙江技术员就是西裴村请来的“金刚钻”。
“那为啥让村民参股?是不是钱不够?”老张打破砂锅问到底。
“好项目从不缺投资。几个大户抢着出钱包圆儿,村党支部书记贾海军死活不答应,非要留给村民参股。”苗金明挺了挺腰杆说,“这是给我们村民谋福利。”
村民若不参股,大棚就算种出金子,也是种植大户的,跟村民没关系。一旦参股,村民成了股东,就能按参股比例分红。大棚越赚钱,村民分红越多。
西裴村果蔬大棚投入150万元,浙江技术方占30%,内黄种植大户占30%,村民占30%,村集体占10%。那么,村民股份就是45万元,分为100股,每股4500元。很多村民主动参股,每户1股至3股不等。
“投资一次,年年分红。”苗金明得意地说,“大棚效益越好,我们分红越多,比拿土地流转费那点‘死钱’强多了。”
浙江技术员王卫国给村民算过一笔账,一年单是种两季西瓜,利润就达200万元。保留100万元再生产资金,剩下的100万元按参股比例分红,浙江技术方30万元,内黄种植大户30万元,村集体10万元,村民30万元。村民股份100股,每股分红3000元,要是再种上草莓、甜瓜等,那就更赚了。
老张听得入迷,连忙给苗金明斟满酒,虚心请教:“让村民分走那么多钱,内黄种植大户、浙江技术方肯干?”
“当然肯了。”苗金明嘬了口酒,兴致勃勃地给老张“上课”,“农民种地,下不下劲儿干、是否出工不出力,产量质量天差地别。内黄人、浙江人大老远到这儿种大棚,得雇本地村民。参股后,村民变股东,去大棚打工等于给自家干活儿,谁不铆足了劲儿干?”
“内黄种植大户、浙江技术方精得很,花三成利润,保高质量丰收,这买卖不亏。”苗金明直言,“浙江人提供技术经验,内黄人负责管理销售,村民保障劳动用工,村集体协调上下关系,四方各尽所能,都有钱赚,就是好模式!”
聊到这里,老张心中豁然开朗,竖起大拇指,直夸西裴村干部办法多、有担当。羡慕之余,老张又有些纳闷,打量着苗金明说:“你一小老百姓,咋对这些事这么门儿清?”
“我们的帮扶单位市委党校和我们村联合开办了乡村振兴大讲堂,经常安排党校教师、专家授课,讲乡村振兴、讲政策、讲致富门道。我听得多了,自然长见识。”苗金明底气十足地说,“市委党校还往我们村派驻了第一书记梁成义,加强思想工作,推进阳光村务,啥事都不瞒村民。”
“果真是名师出高徒。”老张两眼放光,赶紧跟苗金明碰了杯酒说,“党校老师再来开讲堂,你一定提前告诉我,让我也过来听听,学点致富新招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