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下冶镇,有这样一群人:他们在熹微晨光的轻抚中醒来,在漫天星辰的怀抱里睡下;他们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,默默在烟田中耕耘……他们,就是烟田里的守望者——济源烟农。
“今年是我种烟叶的第40个年头。”下冶镇关窑村村民郑连跟是个老烟农,从28岁起便开始种烟叶。1982年,他和妻子刚开始种烟叶时,因技术水平不高、缺乏经验,一年下来一亩地挣不到200元。接连几年都是如此。郑连跟的妻子有些坚持不住,劝他放弃。
郑连跟做事执着坚韧,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,并且对种烟叶有深厚的感情。他坚决不同意放弃,勉励妻子:“经验都是攒出来的,不能半途而废,一定要坚持下去。”
郑连跟这一坚持,便是40年。这些年,他经常扎在烟田里拉着技术员问个不停,慢慢积累了不少经验,收入也持续增加。他还在村里新盖的小区里买了房,全家人从土窑洞搬进了新楼房。2021年,他顺利供儿子读完大学。
“去年种了6亩烟叶,收入2.5万元。要不是下大雨,淹了1亩多地,我的收入还能增加五六千元。”郑连跟笑道,“今年我继续种烟叶,挣钱给小儿子娶媳妇!”
像郑连跟一样,下冶镇杨木洼村村民武光祥也在烟田耕耘了40年。今年70岁的他自从与烟叶结缘,就彻底迷上了。
为了种出好烟叶,武光祥每天早起第一件事,就是钻进烟田里看烟叶,农忙时更是起早贪黑,连着在烟田里干上几天也不嫌累。平日里,他善于研究烟叶的生长习性,也愿意琢磨种植技术。如今,他对烟叶的生长情况“了如指掌”,对整地施肥、防病治虫、采收烘烤更是精通。“只要能在烟田里种出好烟叶,卖上好价钱,再苦再累都值得。”武光祥说。
功夫不负有心人。近年来,武光祥种的烟叶亩产值六七千元。仅凭四五亩烟田,他每年就有3万元的收入。“这些年种烟叶收入可不少。我不仅能照顾90岁的老母亲,还能给儿女买房补贴不少。”武光祥说。
如今,种烟叶形势更加利好。济源市烟草公司秉承初心、牢记使命,为烟农提供产前、产中、产后的系列化悉心服务,提供如肥料、农药、地膜、绿色防控诱捕器等烟用物资,且全部免费供应。育苗移栽、烟田管理、采收烘烤等环节均有指定技术员全程跟踪指导,做到“种烟叶不愁销路,销售不‘打白条’”。与此同时,国家对烤烟收购实行分等级定价,收入比其他经济作物更为稳定。烟农的收入也是一年更比一年高。
“今年准备种几亩烟叶?施用牛粪、兔粪继续补贴,烟叶收购价格还要继续上调。”为摸清2022年烟叶种植面积,下冶烟站站长焦戊娟在下乡入户时,与北桐村老烟农卢多建聊了起来。
“现在种烟叶政策真是好啊,物资补贴越来越足,收购价格越来越高,生产投入花钱不多,咱这收入越来越高,日子越过越好。”听说烟叶还要涨价,卢多建喜笑颜开,信心满满地说,“等收完白菜种子腾出地来,我再种5亩烟叶。只要身体还能干得动,我就要守着烟田一直种下去。”
在下冶镇,像郑连跟、武光祥、卢多建这样种烟叶“四十年如一日”的“铁杆”老烟农有10余个。他们乘上烟草行业的快车,借助助农政策,埋头苦干,忙碌在绿油油的烟田,收获着黄澄澄的金叶,通过辛勤劳作走上了增收致富“快车道”。